阅读全本

1 我在会议上突然发疯

公司早会,依然压抑得像封闭疗养院里的团建。

我坐在最角落的位置——和窗台距离最近的那一席,刚好避开了刘冰的视线死角,也是我入职三年培养出的生存本能。

入行五年,跳过两家公司,内容策划转战新媒体,花了两年做到现在的主创岗。级别不高,项目全干,累绩效、背 KPI,一肩挑。最让我「出名」的不是业务,是「太有主见」。刘冰评价我是「情绪重,风格太强」,但每次要交成绩,她第一个来找我要爆款。

听领导们轮番朗诵「内卷、协同、激励」这套职场咒语,仿佛不是在开会,而是在给部门业绩做超度。PPT 翻了十几页,数据零贡献,全是绕口令式的假动作。

墙上的钟滴答响,像是在给忍耐倒计时。

热水壶咕噜响,空气里混着速溶咖啡、疲惫和压抑的呼吸声。

我盯着 PPT 字幕开始打转,脑海里刷着关键词:跳槽、裸辞、跑路……哪个最轻松?

还是干脆直播开麦,当场辞职,顺便起个号,叫「打工人翻身实录」。

「林觉,你怎么看?」

部门主管刘冰突然点名,语气像老师点最后一排装睡的学生。

今天她穿得一丝不苟,灰西装、发髻利落,金属框眼镜一戴,立马变身「你妈型上司」。唯一不变的是,她随时都在等你犯错。

我条件反射地抬头,微笑着回答:「我觉得项目节奏可以再提一提,减少返工。」

她「嗯」了一声,没表态,继续自转。

三分钟后,她拿着我刚讲的话,换个语序原封不动讲给上面听——像某种「文字搬运工」升级版。

刘冰是出了名的「反向绩效狂人」——只看结果,不看过程,最擅长的不是带团队,而是「代团队」发言。

谁的数据爆了,是她眼光准;谁的项目垮了,是你执行差。说到底,她永远站在成果前,却从不站在你身后。

这事儿在我们部门已经形成 SOP 流程了:你讲,她抄;你错,她甩;你人还没走,她已经在 HR 群里自我表扬完毕。

我早就麻了。

刚进公司的时候,我还试着当个好说话的人,觉得「吃亏是福」;现在明白,吃亏只是你没人保!

办公室里,每个人都像在表演「忍气吞声的艺术」。

王姐照旧点着绿油精提神,资历最老,说话最稳,是组里的老中医。她向来风往哪边吹,人就往哪边倒。今天刘冰不站我,她连正眼都懒得给一个。

丁明偷偷刷着淘宝,点开的是一款黑白花圈。

他不但摆烂,还特别坦荡:「我只是来熬年终奖的,不是来拯救公司的。」

小林是刚来两个月的实习生,985 新闻系毕业,脸上还写着「热情可塑」。

上一条视频是我带他做的,现在他看我就像看地雷——知道我爆得漂亮,也怕被我炸着。

第 40 分钟,刘冰开始点评上周数据。

她点开第 24 页 PPT,板起脸说:「最近新媒体板块点击率下滑明显,风格混乱,尤其是林觉负责的『疯女人系列』,用户负面反馈非常突出。」

我脑子「嗡」的一声,盯住屏幕。

她居然在质疑那条播放量破百万、点赞翻十倍、B 站+公众号双转发的视频?

那可是组里这季度唯一能拿出去说的内容。放古代我得进祠堂立牌位,现在却成她会议里点名批斗的反面教材?

我压住情绪,淡声回:「刘总,那条是本月数据最优。『疯女人系列』是基于用户画像精准策划的,反馈其实很——」

「但内容风格太激进。」她抿嘴一笑,笑得仿佛已经选好了替罪羊,「你不觉得你太个人化了吗?」

「这是小组集体方向,也是经过上次例会讨论后定下的……」我还保持着职场最后的礼貌。

「别甩锅!」她打断我,「你一贯情绪化,和你共事压力很大,团队私下都有反馈。」

会议室顿时宕机。

我扫了一眼那帮「私下反馈」的人——都在低头玩《植物大战老板》,没人接眼神。

连刚入职的小林都装得像研究天花板结构图。

我冷笑。

以前我觉得自己是个背景板,现在才知道,我是随时待命的职场靶子,供人瞄准、练枪、甩责。

刘冰最擅长的不是管理,而是精准归责。她从不说「是你错了」,但她会在流程和话术里,把你的名字精确嵌进去,字字不提你,句句都是你。

我合上电脑,平静道:「刘总,既然你觉得我情绪化、难共事、拖项目后腿——」

我站起来,环视众人。

「那不如我们直接看数据,现场验证一下,到底是谁的锅。」

我插上 U 盘,切出备份 PPT,投上后台截图:

· 视频播放量:136 万

· 点赞数:5.2 万

· 粉丝增长:+3840

· ROI:当前组内第一

我语气像是人机汇报:「策划、脚本、剪辑、封面、文案,全是我做的。如果这叫情绪化,那建议大家都试试凌晨一点还在线做内容,看看能不能『情绪化』出这种效果。」

刘冰脸色瞬间卡死,像 PPT 没加载出来,半晌从牙缝中挤出了几个字:「林觉,你这是在顶撞领导??你是不是疯了?」

我直视她,一字一句:

「对!我是疯了!」

「疯得账号火了、项目救了、你拿去领奖了。」

空气卡顿了三秒。

「可惜你怕的不是我疯,而是我太清醒——把你一直不敢讲的真话,当场摊在桌上。」

我拔掉 U 盘,收起电脑。

「你们可以继续开会,我去继续『发疯』。毕竟还有三条热搜等着蹭。」

我走出会议室,没人拦。

刚走两步,手机震了一下,公司群跳出一条通知:

【全员通知】近期严禁传播不当言论,请大家统一思想,稳定队伍。

我低头笑了。

统一思想?真幽默。

你们怕的不是分裂,而是有人揭你们的底吧?

可惜,我这人,一疯,就爱揭人底~

2 HR谈话,我笑了。

疯,不是失控,是掌控的开始。

我刚走出会议室,还没回到座位,李珊就在公司群里敲我了。

李珊(HR):林觉,能来小会议室聊一下吗?就几分钟~

我「哦」了一声,没回,直接转身过去。

这就是公司处理「异动员工」的标准流程:

你一出风头,他们就来「安抚」;

你一反常,他们就来「干预」;

你一开口,他们就提醒你「要注意氛围」。

见怪不怪。

李珊已经坐在小会议室里了,桌上那壶枸杞水一如既往,配上她那套浅灰西装,整个人像一场正在进行的员工守灵仪式。

她一边倒水,一边温声开场:

「林觉,我今天找你聊,不是批评,也不是约谈,就是想听听你真实的情绪。」

我拉开椅子坐下,顺手把水杯挪开。

我笑了笑:「你这是关心我,还是想确认我会不会再疯?」

她轻咳一声,避开我的眼神。

「我们注意到你最近的状态……比较突出。刘主管反馈说你在会议上的表现有些情绪化,对团队氛围有影响。」

「她说我情绪化?」我挑了挑眉。

她点点头,又小心补了一句:「我们其实是希望大家都保持一个——稳定、配合、尊重的工作节奏。」

「所以我开口就是情绪化,她抄我建议就是团队融合?」我声音不高,却字字砸实。

她顿了一下,换个角度试图兜回来:

「其实我们只是想帮你把节奏拉回来。你看,现在大家都挺关注你的状态……」

「我状态挺好。」我盯着她,「是你们状态不对劲了。」

她继续打太极:

「情绪这件事其实没有对错,更多是风格不同。你可能习惯直来直去,而刘主管那边——」

「HR 介入的时候,不该只听一个人的反馈吧?公司不是有绩效系统?」

我打断她。

「是的,但这类问题有时候确实很难量化——」

「那我来帮你量一下。」

我打开手机,调出微信备份,翻出上周《疯女人系列》的操作记录 PPT:

•文案初稿时间:凌晨 1:12

•剪辑时长:共 8 小时(含夜班)

•投放脚本:按平台调性共 4 版

•成果:播放量 136 万,ROI 组内第一

我把手机递过去。

她扫了一眼,又迅速移开视线。

我靠进椅背,缓缓说道:

「我这人是有情绪的,但我的情绪能产出结果。她呢?」

空气开始凝结出微妙的尴尬。

我收起手机,语气不急不缓:

「我理解公司要控情绪,但也请公司控一下基本的事实。」

李珊终于叹了口气,声音压得很低:

「你知道的,林觉,公司现在风头紧……你太突出,有时候就会显得——有点刺。」

「所以我要削掉棱角,变成一个没主见、不出爆款、只会点头的乖员工?」

「没人这么要求你……」

「但你们默认那样最安全,对吧?」

她不再说话,只盯着自己的手指——HR 惯用的「无声战术」。

我站起身:

「李姐,我明白你有你的工作。但我也有我的目标。」

「我不怕再疯一次。但我也不想继续被当成『不合群』的人。」

「我不是不合群,是你们默认的『群』,从来不欢迎清醒的人。」

回到座位时,同事们默契地刷着屏,谁都没看我。

丁明甩了个表情包过来,一只猫瘫在会议桌上,标题是:

「今天这波疯,有点猛。」

我没回。

王姐还是老样子,一边喝着枸杞水,一边对着客服系统点头微笑。她看着平静,心里八成已经把「发疯直播」复盘成今日八卦第一弹了。

小林偷偷看了我一眼,眼神复杂——有敬佩,也有戒备。

我打开微信草稿箱,点进那个没人知道的自媒体号:疯人上岗。

后台粉丝数:1283 人,全是我靠小号一条条内容砸出来的精准流量。

我开始编辑今天的第一条更新:

标题:

【HR 说我情绪太重,但我情绪值 138 万播放】

正文第一句:

「如果疯可以换来点击率,那祝所有低绩效的领导们,赶紧疯一次。」

我想了想,又补了一行:

「疯,不是失控,是我不装了。」

我按下保存,没发。

我知道这条一定要发,但不急。

疯,不光要疯,还得疯得值钱。

疯得精准,疯得让对手无话可说。

疯,不是出口气——

而是我下一个账号、下一个 IP 的起点。

【疯语录·Vol.001】

你可以怕我疯,但别指望我继续装乖。

发疯不耽误我爆款,清醒也从不代表我闭嘴。

3 疯女人系列,爆了

我疯一句,他们热搜三条。

早上十点,「疯女人系列」第二期上线 17 小时,播放量破 50 万。

B 站挂了首页推荐,公众号打开率翻倍,后台数据像发烧一样往上飙。

运营群里一堆人@我,连早就潜水的商务也冒了泡:

**商务 KK:**林觉你那个疯系列还有下集吗?客户想看提案方向。

**市场 Luna:**这个情绪方向很新,老板转发给集团老总了……

我坐在工位上,嘴角没动,心跳却往上顶。

真正的疯,不是在会议室里吼,而是在所有人不看好你的时候,把数据一拳砸到他们装睡的脸上。

我刚想截图留个纪念,下一秒收到一条「转发提醒」——刘冰更新朋友圈了。

配图是我视频的封面,配文四平八稳:

「情绪的背后,是深刻的用户洞察。感谢团队的共同努力。」

我盯着那行字,差点没笑出声。

我的疯女人,她发疯认了成果;

我的凌晨剪辑,她一句「团队努力」就盖章收割。

我点开她的历史朋友圈,之前都是些「内容需理性」、「价值导向为先」的假高冷。

现在倒好,一夜疯成了「情绪大师」。

我刚要点转发,手机又震了一下。

老板助理私信我:

【黄总约你午后谈一下,时间定了 13:45,四楼茶水区。】

我盯着那条消息看了两秒,回了个「收到」,心里忽然泛起点凉意。

老板要见我,不是因为我疯,而是因为我疯出了流量。

这才是真正的危险——

当你疯得够有价值,所有人都会装作你一直都很正常。

我中午没吃饭,只拿了杯美式,站在茶水间。

黄总准时出现,休闲衬衫,神色比平常还亲和几分。

他开门见山:「那个『疯女人系列』,是你独立策划的?」

「是我做的,但不止我一个人。」我语气克制。

「你很聪明。」他点头,「内容打中了用户情绪爆点。」

他停顿两秒,视线落在我咖啡杯上:

「我注意到你这半年项目做得很拼,有没有兴趣带个小组?」

我脑子里瞬间刷过无数种可能——升职?试探?画饼?捧杀前奏?

「我们想看看你能不能形成方法论,把这套内容复制出去。」他笑了笑,「毕竟现在新媒体,全靠你们这种『内容疯子』活着。」

我轻轻一笑:「疯子?我更愿意叫它『高密度情绪触达』。」

「行,说得好。」他点头,「这几期内容做得漂亮。刘主管说你前期也确实很辛苦。」

我眼神闪了一下:「刘冰说的?」

「是啊,她说你是我们部门最能打的人。」

我没接话。

昨天她还在 HR 那边说我「情绪太重、影响氛围」。今天就能变身「最能打的战友」。

嘴脸转换速度之快,比高铁还稳准狠。

回到办公室,刘冰的态度已经肉眼可见地换挡。

她在我工位前停下,语气忽然柔得像刚解冻的冰:

「那个『疯女人系列』,今天又挂首页了吧?干得漂亮!要不要我给你点杯奶茶?加冰的?」

我盯着她,笑了笑:「你确定是请我,不是想顺便借我的项目数据加点『冰感』?」

她脸色没动,笑容专业得不带一丝裂缝,顺手递过来一张便利贴。

「黄总那边可能有新项目,我提了你。」

我低头一看,上面写着五个字:情绪引爆测试组

我明白了。

她不是在让位,而是在套牢我。

升维打压最常用的一招——先捧你上天,再把你供起来,然后顺手偷走你的方法论。

但这一次,她低估了一个疯完之后还保持清醒的人。

下午两点半,运营群已经在热议「疯系列」的走向。

连产品经理都在分析我文案的结构截图。

我没吭声,只默默打开「疯人上岗」的后台,点开昨天写好的草稿,按下发布:

【疯女人系列·幕后纪实】

做这条内容前,我熬了 4 夜,改过 6 版脚本。

没人看好,一个主管说:「太极端,不符合品牌气质。」

结果是——

播放:136 万

点赞:5.2 万

粉丝增长:+3840

所以谢谢那些不相信我的人。

是你们逼我疯出效率,疯出数据,疯出热搜。

「发布成功」的提示跳出来那一刻,我心里出奇地平静。

疯,不是一时的情绪,而是一场长期的精准反抗。

疯得对,它就是价值。

疯得准,它就是权力。

【疯语录·Vol.002】

我的疯,不再解释。

我的疯,只对结果交代。

你可以不理解,但你不能忽视。

发疯,是我和旧系统谈条件的方式。

4 刘冰笑了,小林上桌了

最可怕的,不是被压制,而是被悄悄取代。

周一早会,刘冰突然说:

「从这周开始,我们复盘要升级。每个项目由执行人亲自讲。项目归谁,谁来展示数据、提优化。」

她说这话时,脸上是职场标配的弧度笑,眼神却像红外线,一直锁着我。

我心里一咯噔。

刘冰从来不喜欢「执行人讲数据」,她的座右铭一直是:「我们是一个团队,讲求协同,不搞个人英雄主义。」

今天却突然「责任到人」?还专门盯着我说?

呵。

这不是公平分工,这是定制化下马威。

她在立新台阶,准备把我从高位请下去,顺便踩一脚拍照留念。

果不其然,刚讲到「疯女人系列」,她转头对全场:

「这部分内容比较特别,由小林主讲。他最近跟得最紧。」

小林站起来的那一刻,我听见自己肩胛骨轻微咔了一声——

不是愤怒,是一种**「啊,开始表演了」的平静感。**

他手里拿着我做的那份结构图,封面是我 PS 了三个夜晚的疯字特效,手指紧得像要把稿子捏出水来。

刘冰坐在台下,语气柔得像刚做完头皮护理:

「小林这两周做得很扎实,大家多提建议哈。」

我没说话,连看都没看她一眼。

她希望我炸,希望我「再疯一次」,

她要的不是反驳,而是我的失控——

这样她就能名正言顺地把我写进 HR 案例:「典型情绪不稳定员工」。

不好意思,我不疯。

我静静看着小林在台上结结巴巴讲「用户情绪定位」:

「我们……呃……通过激发边缘自我认同……形成,呃……情绪次级波段的……数据流动……」

他像在念佛,还是那种上错频道的佛。

他背得很努力,但他根本不知道——这套话术不是「技巧」,是我拿热搜换来的弹道。

刘冰看着他,像在看一个便携版的我。

她以为,只要照着我留下的 PPT、话术、格式讲,「疯女人系列」就能没有疯的人。

就像她以为,自己戴上我的话筒,就能播出我剪出来的痛感。

会议结束后,刘冰在群里发了通知:

【组内调整通知】

疯女人系列未来两期交由小林主导,林觉协助。

项目仍由团队运作,感谢支持~

这条消息,轻飘飘的,像个看不出毒性的笑话。

我点开那张「团队分工图」,上面写得很清楚:

【主责人】小林(内容方向/数据评估)

【支持人】林觉(素材收集/视觉包装)

翻译成人话就是:

小林做主菜,我去超市买菜,顺便洗碗。

我从「疯系列的引爆点」,变成「疯系列的劳务支持」。

多讽刺,

连「疯」的成果,都能被流程盖个章,换个人贴名字,再当成团队努力发给老板。

小林私下找过我。

他站在我桌前,像个迷路的外卖员:

「林姐……对不起,我真的不是想抢你的东西……刘总让我讲,我不敢拒绝……」

我平静地看着他:「我没生气。」

他一愣,脸立刻涨红:「姐,你……你不觉得这不公平吗?」

我轻轻放下鼠标,说:

「当然不公平。但你得明白,职场不是谁觉得公平就公平,而是谁手里有麦克风,谁就能决定剧本。」

他还想解释:「可是你的内容……」

我打断他,声音不重却够狠:

「你要接这一套,就得学会疯。不然你连收视率都扛不住。」

他没再说话,低着头走了。

说到底,他不是恶意替代者,他只是个温顺的搬运工,被拽上舞台表演「自信演讲」,却连剧本都没读懂。

我打开后台。

新一条「疯女人系列」刚上线,播放只有 3 万,评论区直接翻车。

热评第一条:

「疯女人是不是换人了?剧情像粥,台词像糯米团子,一点爆炸感都没有。」

我看着屏幕笑了,真诚地。

疯,不是模板。

情绪,不是外包。

你可以在项目表里删掉我,但观众认得出——

那句我写的文案还在流传:

「她不是疯,她只是不再闭嘴。」

我没有和刘冰撕破脸,也没去和老板讲什么「不公」。

我只是打开「疯人上岗」,新建了一篇推文:

【疯女人系列失焦了吗?】

最新一条上线,内容还在,公式不变,

就是没了疯劲儿。

因为疯从来不是模仿、不是模板——

疯,是用来解构模板的。

从今天起,我将推出一个新系列。

不讨好平台,不求可复制。

我已经想好名字了,就叫:

《别怕疯女人》

我敲下发布键,心跳稳定。

我知道,小林不是恶人,他只是软。

刘冰不是疯子,她只是想把疯人的结果收入她的 KPI 体系。

但我,不是系统的补丁,也不是情绪制造外包厂。

疯,是我打出来的品牌。

而我自己,就是疯系列本体。

【疯语录·Vol.003】

你可以复制我的 PPT,抄我的选题,模仿我疯时的语气——但你抄不出我的疯,也拿不走我疯后的清醒。

疯,不是你公司的话术 IP。

疯,是我和旧秩序斗法的密钥。

一人疯起,全场降噪。

5 疯外传上线,流量归我

疯,不再是部门项目,是我个人品牌。

新系列《别怕疯女人》上线后第六个小时,疯人上岗账号破万粉。

点赞数疯涨,评论区刷起整齐队形:

「她不是疯,她只是不再闭嘴。」

B 站挂了「高情绪高共鸣」标签,隔壁职场女性频道直接转发了我整段文案。

一夜之间,「疯女人」成了:

「打工人觉醒文第一 IP」

而我,成了那个从会议室里爆出来的「疯主角」。

这一次,没人再敢说我情绪化。

因为这次的疯,是公开的、是热搜的,是能跑 ROI、带转化的疯。

疯,疯成了商机。

第二天早上,我打开公司后台,看见小林版本的数据跌穿底线:

播放量、评论数、转化率,全部低于基准线。

互动率连 2% 都没到。

刘冰没发话,群里一整天静得像开了静音。

她还在等我「回来」。

但我没回,也没参与复盘。

我不是项目组的一员了。

我现在,是疯人 IP 的本人。

她能把我从项目表里划掉,

却抢不走那句还在热搜上的署名。

中午 12:33,知乎私信跳出来:

你好,林觉老师,我们是知乎内容合作团队,想邀请您参与「疯感表达」女性专题……

我看到那行「林觉老师」,忍不住笑了。

以前他们说我:

「风格太强」、「情绪太重」、「语气不稳」。

现在这套风格,被打包成爆款方法论;

以前他们说:「别太个人化。」

现在他们问:「能不能开个系列课?」

疯,从来不是我的问题。

是他们无法掌控,所以叫你「出格」;

一旦发现能变现,第一时间冲过来想「收编」。

我点开知乎热榜,《别怕疯女人》挂在第七,下边热评两万多:

「当代职场最需要的,不是适配系统的好人,而是能打出裂缝的人。」

第二条更直接:

「她疯得好精准。比起『团队融合』,我更想学怎么『精准爆炸』。」

我默默截图,收进素材夹。

疯,不是情绪。

是结构,是流量点的精准引爆。

你以为我在发疯,

其实我在迭代。

下午四点,公司群更新了一条通知:

【全员周会更新】

下周起,内容方向由刘主管联合新设「创意小组」推进。

请林觉参与「内容方法总结」,配合经验沉淀与内训输出。

我看完,笑了。

她终于坐不住了。

疯女人系列她抢不下,疯人上岗她拿不到,热搜压不住,现在想搞「内训输出」?

让我教她怎么疯,然后她继续站在结果上稳?

对不起,我疯归我自己,

不包教学,不内卷疯。

我没回群,打开草稿箱,又写了一条短文。

【疯外传·Vol.001】

有人想让我把疯写成「项目模板」,供团队学习。

很抱歉,疯没有模板。

疯,本身就是对模板的拒绝。

你想复制我现在的位置?

那你得先穿过我走过的那些夜:

•会议被点名,

•HR 拉谈话,

•项目被调包,

•成果被抹名,

•疯被当成软肋,

•情绪被拿去定罪。

你疯得下去,疯得上来,疯得活下来,才能疯得站着说话。

否则,就别来套用我疯出来的成果。

我写完,没有马上发。

因为我知道:

这不是内容,是公告。

疯的边界,从今天起,正式划出。

【疯语录·Vol.004】

你可以复制我说的话,

但别想复制我沉下去的夜。

疯,不是转发量,是火线上的清醒。

疯,不是项目,是我个人的主权。

6 疯人登台,全网围观

不是我非要讲,是你们逼我讲的。

说真的,我本来还想忍一忍,直到我收到那封邮件。

黄总亲自发的——内容风格跟他人设一样,稳中带刀:

「疯女人系列成为部门亮点,希望你以成功案例身份为团队分享创作思路。」

连 PPT 都体贴地拟好了:前期构想、选题逻辑、用户画像、数据回弹。

最后一页还贴心配上一句参考结束语:

「内容虽然有情绪,但更要有理性。感谢公司和团队给我发挥的机会。」

呵。很合理。毕竟疯,也得疯得规整一点。

我没删这句,但我在下面,加了一句属于我自己的句号。

内训会那天,几乎整个公司都来了,热情程度堪比年会抽奖。还有一票外部合作方也被请来观摩。会议室被临时改造成了「直播培训间」,三家内容平台同步挂了流。全景高清直播,错过都不行。

刘冰坐在台下,香槟色西装配全套精英笑容,一脸「我策划的疯现在要登台领奖」的神情。

她以为我是她调教出来的疯马,今天会上演一场「受控的癫狂」——疯得有方法,疯得能复制,疯得能写进 KPI。

我走上台,看着台下那些熟到发腻的脸,突然想笑。

当初在我「疯女人」视频评论区匿名举报我「不健康内容」的人,今天坐在最前排点头如捣蒜。

我心里想:哥几个,今天就让你们看看什么叫「疯得健康」。

我点开 PPT 第一页,没放数据,也没说结构。

我直接开口:

「『疯女人系列』,不是创意实验。」

「它是一次情绪复仇。」

场子一秒安静,连手机震动都像在等 cue 点。

我继续:

「我从没想过打造一个『适配品牌』的系列。那天在会议室里,我的成果被公开掠夺。」

「我不是爆款策划,我只是——不想再闭嘴。」

刘冰的脸色从香槟色瞬间调成了无信号蓝屏。

我没看她。

我看着摄像头,对直播观众说:

「那条视频,我凌晨剪到三点,第二天早会上被批太情绪化。」

「那次 HR 谈话,说我太个人化。」

「后来,他们想让我总结疯的路径,写出疯的模板,带出下一批可控的疯……但很抱歉,这疯,是我一个人的疯。」

「不是你们的运营策略,不是你们的项目成果,更不是你们挂名的『成功案例』。」

「你们怕我疯,但你们更怕疯背后的真话被听见。」

「所以今天我告诉你们:疯,不是失控,是我决定,不再沉默。」

话音落下,评论区像炸了一样开始刷屏。

直播平台热搜上线新词条:#疯女人本人发言#

会后,刘冰一句话也没说。

她站在人群边上,手指掐得发白,像个控制欲太强的导演,看着主角在现场直播中脱稿、脱控、脱圈、脱轨。

我刚走出直播厅,就收到知乎内容团队的私信:

「我们想为你开设『疯系列』专栏,做一次内容共创。你愿意吗?」

我笑了。

疯,从今天起,不再挂项目,不再被总结。

它不写报告,不出模板,不进工厂。

疯,只属于我自己。

【疯语录·Vol.005】

疯,不是舞台上供人赏玩的噱头。

疯,是我亲手撕掉剧本,写下的新章。

你以为你能掌控疯?

不,其实那一刻起——

疯,才开始掌控你。

7 疯到此为止,我要出走了

疯,是我对旧系统的最后回应。

离职信,我只写了三句:

感谢这段时间的所有项目合作。

接下来我将投入新的内容方向。

一切归档已上传云盘,烦请查收。

没有情绪词。没有「未来可期」。

只有一个标题:

疯完了,我要走了。

那天我拎着行李,从十七楼办公区一路走到大堂。

没有人拦我,没有人劝我,没有人送我。

大家都很忙,或者在努力装得很忙。

没人知道,我这段时间积累了多少私域流量。

没人知道,「疯人上岗」刚刚被一家 MCN 高价打包报价。

更没人知道,我压根没打算继续打工。

我是疯女人本人,也是疯内容的唯一主理人。

李珊从茶水间出来,远远看了我一眼,走近,小声说:

「林觉,我是 HR,但我想说句私人话。」

我点点头。

她低声道:

「你走得很漂亮。真的。」

我没有道谢。

我只说:

「我不是为了走得漂亮才疯的。」

她问:「那你是为了什么?」

我拖起行李,回头笑了笑:

「为了能走得出去。」

「疯人上岗」的小红书粉丝刚突破十万。

知乎疯系列专栏首页挂上了我第一篇独立出走文:

《疯不是出口气,是我夺权的方式》

评论区第一热评:

「她疯得太稳了,像一场写过剧本的暴动。」

我看着屏幕,没有笑。

只是忽然想起,那天站在直播台上,我说出「不再沉默」时——

全场寂静如止水。

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,我不是在「争一个机会」,而是在「下一个决定」。

不是争发言权,而是决定:从此掌话筒。

三天后,刘冰加我微信,备注写着:「刘总(旧同事)」。

她说:

「你疯得太狠了,现在很多客户点名只要你那个系列。我们有资源,不如聊聊合作?」

我点了「删除」。

不是我不识好歹,是我终于认识清楚了:

疯,不是我离开那家公司;

疯,是我不再把那家公司那一套,当成这个世界的全部。

新办公室只有一张桌子、一盏灯、一台笔电。背景是纯白的墙。

我打开「疯人上岗」新系列的文档,标题是:

《疯外传·VOL.008|我终于不用疯了》

我写下第一句:

「有人问我:你现在是不是不疯了?」

我说:对,我不用疯了。

因为我终于站在自己的位置上,

不必再喊破喉咙来证明自己存在。

我停顿几秒,又加了一句:

「但我永远不会忘记——

是我发疯的那一刻,才拥有了这一切。」

【疯语录·Vol.006(终)】

疯不是我最后的手段,疯是我自由的前奏。

你们说疯的人不合群,但我知道——

你们只是怕,她不再回来,当你们安静的背景板。

  • 《皇帝对我剖腹杀子后,没想到断了自家王朝龙脉》在线TXT
  • 《当渡鸦开始啄食玫瑰》畅读精品正版
  • 《鬼门关捡来的夫君毁我全家生死簿,重生后我不要他了》畅读佳作
  • 《到闺女家住了三十天,女婿竟找我要三百万租金》后续全文
  • 《录取通知书上的秘密》正版全文
  • 《跑路后,相信重金求子的前妻疯了》最新章节
  • 主角叫周海韩濯的小说名字是什么?
  • 《豪门父亲给我定的百万升学宴被男友送给校花了》无删减好文
  • 更新时间:2025-06-11 20:00:12

    查看完整章节
   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